行情图

  高管频繁违规,监管五雷轰顶,联创股份商誉隐患高悬

  来源: 富凯财经

  富凯摘要

  大肆收购改善业绩,没有内功好景不长。

  作者|蓝月

  排版|十一

  4年前曾经暴涨近3倍的大牛股联创股份最近两年每况愈下:去年巨亏近20亿元,股权质押爆仓,如今实控人又因违规减持而被证监会立案调查。公司股票也是一落千丈,去年被腰斩,今年又逆势下跌两成,如今仅相当于历史高点的一成多。

  连遭监管调查和警示

  根据公告,公司收到公司控股股东、实控人、董事长李洪国转发的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李洪国涉嫌违法违规减持“联创股份”及未按规定披露,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今年3月1日,联创股份披露,李洪国拟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股份累计不超过656万股,用于归还质押融资款,降低大股东股权质押风险。

  公司表示,此次立案调查事项系针对李洪国个人减持事项的调查,公司经营管理不受影响。调查期间,公司将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及时履行信披义务。

  除了实控人,副董事长邵秀英的减持也曾受到监管。今年4月,深交所下发的监管函显示,去年12月24日,邵秀英被质权人以集中竞价方式强制平仓减持333.65万股,距离邵秀英的减持计划公告日期不足15个交易日。邵秀英于今年2月14日买入900股,构成短线交易。此外,总裁齐海莹也因相关问题被出具警示函。

  同日,联创股份还称收到山东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司因年度报告中关联方借款事项披露不准确、不完整等行为被警示。

  今年4月8日,公司收到山东证监局下发的《监督检查通知书》,决定自4月15日起对公司开展现场检查。经现场检查,山东证监局发现公司存在五项需整改的问题,包括年度报告中关联方借款事项披露不准确、不完整,一季报业绩承诺事项披露不准确,临时报告披露不准确、不完整,财务处理不规范,导致定期报告不准确,商誉减值测试不规范,影响定期报告准确性。

  另外,公司董事、高管也收到山东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被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由此不难看出,联创股份高管违规之频繁,公司内控制度之薄弱以及财务问题之多。

  资料显示,联创股份2012年8月1日登陆创业板,原名联创节能,上市初期主营业务为聚氨酯硬泡组合聚醚的技术研发、生产与销售,产品应用于太阳能热水器及建筑节能等低碳节能行业。

  近年来大笔并购

  由于主营业务不佳,上市仅两年公司业绩开始大降。数据显示,2014年公司净利润仅638.03万元,同比降幅接近九成。

  为了挽救经营颓势,2015年公司开始了外延式扩张并更名为联创股份。当年,公司斥资13.22亿元收购上海新合文化传播100%股权,同时启动对上海激创广告100%股权和上海麟动市场营销策划100%股权的收购,意在转型互联网广告和营销。

  2016年,公司分别作价10.15亿元、7.16亿元将上海激创和上海麟动收入囊中。当年,公司正式更名为联创互联。

  2017年,公司斥资6.48亿元收购上海鏊投网络科技50.1%股权。去年12月,公司以6.83亿元收购上海鏊头剩余49.9%股权,完成对后者的全控。

  在连续大手笔并购后,公司主营业务也开始转为互联网媒体运营、互联网相关技术开发;市场营销、企业形象策划。

  由于并购,公司前几年业绩连续暴增。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联创互联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23.31亿元、27.68亿元,同比增长15.9%、141.7%、18.7%;净利润分别为3081.46万元、2.01亿元、3.72亿元,同比增长382%、553.6%、84.5%。

  然而,连续的并购也为公司埋下了商誉减值的地雷。去年,联创股份曝出了巨亏19.54亿元的年报,这也是公司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近20亿元的亏损已超过公司上市以来净利总和的1.7倍。

  公司出现巨亏主要是对四家收购的子公司计提大额减值。此前公告显示,公司根据上海新合、上海激创、上海麟动、上海鏊投的资产组预计可回收金额对上述四家公司分别计提了商誉减值损失合计20.71亿元。在不考虑商誉减值的情况下,公司去年营业利润1.97亿元。

  如此大的业绩地雷爆发,难怪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导致该股去年股价被腰斩,今年又下跌两成。

  值得一提的是,联创股份控股股东已接近100%质押,股权质押危机凸显。去年底,该股就曾爆仓过。

  公司去年12月3日晚间公告,董事邵秀英质押在中信建投的部分股票将被强制平仓。邵秀英本次拟被动减持股数不超过575.65万股,拟减持股数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96%。

  股权质押高企、内控不严、实控人被调查、业绩低迷,联创股份如今可谓是四面楚歌,风雨飘摇。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责任编辑:陈志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