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信用评级公告

东方金诚国际信用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金诚”)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以下简称“中国”)政府长期本、外币主权信用等级AAAw,评级展望稳定。
评级观点
中国国内政局长期稳定,政府极强的执政能力确保结构性改革稳中有进。中国业已形成平稳的国家权力过渡机制,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内部具有高度政治共识并富有实践经验,国内政局长期保持稳定。政府在政策制定执行、社会动员以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方面凸显较强的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能力。针对金融危机后政策刺激效应消退、经济动能减弱的瓶颈问题,中国自2015年起推动以供给侧改革为核心的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内涵和实践不断深化,预计未来政府将在巩固去产能成果、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及要素市场改革,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等方面进一步提质增效。
2018年底以来,面对中美贸易争端、全球需求下滑、新冠疫情等扰动因素,中国政府在保持战略定力的同时,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和政策灵活性,经济基本运行在合理区间。目前,中国政府政策空间依然充足,稳中求进的审慎态度,极强的政策统筹和执行能力,将为中国稳步推进结构性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政治保障,政府治理能力处于较高水平。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巨大,结构性改革和逆周期政策调节有望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实现经济平稳转型。改革开放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释放的制度红利和要素潜力,使其经济增速在近三十年得以保持约9.8%的高增长,制造业基础和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金融危机期间,政府及时有效的反危机措施以及广阔的国内的市场使中国经济仍维持约9.0%的高速增长,表现出较强的增长韧性,并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及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2013年起随着人口红利消失、结构性问题凸显、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中国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在稳健推进的供给侧改革支持下,中国经济增长中枢呈现稳定下移特征。2019年在中美贸易摩擦影响下,经济增速保持6.1%的趋稳态势。2020年,新冠疫情虽将从供需两端冲击中国经济,增速出现明显探底,但在逆周期政策支持下,其有望成为全球最早实现经济复苏和快速反弹的国家,短期经济增长中枢将回归至5%-6%的区间。长期看,中国仍具备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五大要素市场改革的稳健扎实推进,有望逐步释放新一轮制度红利和要素潜力,提升中长期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维持并巩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比较优势。
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金融体系整体保持稳健。中国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发展迅速,近15年银行信贷平均增速度高达17%,存量银行信贷规模超过GDP的256%,直接融资比例较快提升,中国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不过金融市场直接融资功能和成熟度有待完善。2015年起,为化解前期刺激政策累积的债务问题,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中国央行货币政策转向稳健中性,加强金融监管,并着手降低宏观杠杆率,社会融资规模及M2增速高位回落,2019年宏观杠杆率趋稳运行于245.5%的位置。同时,中国央行推动LPR市场化改革,防止“大水漫灌”的同时,利用多种政策工具向实体经济提供适度流动性,金融风险逐渐释放,潜在系统性风险得到有序处理。此外,2019年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率14.64%,不良贷款率1.86%,商业银行表外融资近年来明显收缩,运营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银行体系稳健性较好。
中国财政空间充足,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政府偿债能力稳定。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稳定税收来源以及不断完善的财税制度使政府财政保持基本平衡,1994-2008年间财政赤字持续控制在1.0%左右的较低水平,并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金融危机后扩张性财政政策虽使财政赤字规模有所扩大,但基本可控。2015年以来,为配合供给侧改革,政府减税降费力度加大,财政支出重点转向加大民生支出,政府财政赤字率上升,但总体控制在3%以内。2020年,受经济基本面偏弱、更大幅度的减税降费,以及对企业贴息资金加大、卫生健康等领域倾斜力度增强等影响,财政赤字将进一步扩张。2021-22年,积极财政政策延续可能使政府财政赤字回落缓慢,但中期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到位将逐渐收敛。政府债务方面,中国各级政府债务总量低且以内债为主,2019年底中国各级政府债务负担率为54.4%,中央政府负债率仅为17%左右,政府财政空间充足。近年来,在理清地方政府与融资平台清偿责任、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等措施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得到化解,偿债风险可控。同时,庞大的国有资产规模也将为政府本币偿债能力保持强大支撑。
中国外币偿债能力处于极高水平。由于出口竞争力增强及人民币整体稳定升值趋势,中国长期保持“双顺差”局面。金融危机后,由于政府更加注重通过结构调整来平衡国际收支,国际收支顺差规模逐步缩小至GDP的2%以下。短期内,中美贸易摩擦仍是出口最大的不确定性因素,服务贸易逆差维持稳定,境外投资收益持续增长,经常项目将维持小幅顺差格局。同时,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加大证券投资双向流动,跨境资金流动管理经验不断丰富,也将有利于国际收支维持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中国外币债务规模极低,2019年中国总外债负担率仅为14.9%,国际储备对外币债务余额覆盖率处于186.77%的安全水平,国际净债权地位稳固,外币偿债能力较强。虽然近年受美联储利率政策调整、中美贸易摩擦外部风险、外汇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市场预期的影响,人民币出现一定贬值压力,但汇率市场化改革增强了人民币汇率弹性,未来人民币汇率波动将更加市场化和灵活性,贬值有限、双向波动的汇率预期格局不会对中国外债偿付能力形成明显制约。在中国外债余额严格控制及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推进下,中国外债偿付能力仍能保持极高水平。
展望
未来1-2年,经济结构调整和灵活有力的逆周期调节政策有助于中国较好应对外部冲击,宏观经济增速继续运行在较高水平,财政政策更加积极虽将推升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债务水平,但仍将处于合理区间,由此带来的债务上升风险也可被经济增长所化解;此外,国际收支顺差格局保持、国际净债权国地位巩固及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提升,也将为中国外币偿债能力提供保障。由此,东方金诚对中国未来本、外币主权信用评级展望均为稳定。

责任编辑:李铁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