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经济与利率的矛盾 文: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来源:明晰笔谈

  核心观点

  供需矛盾与量价矛盾并存,外需、库存、就业压力凸显是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中的一大特征,其本质是供需不对称修复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展望未来,当前经济环境中的结构性矛盾将弱化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全年经济的复苏节奏可能并非一蹴而就。对于债市而言,当前的收益率水平存在一定的超调迹象,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渐释放,利率债的交易窗口将会再度显现。

  当前经济的两个特征:两组矛盾、三重压力。自疫情发生以来,随着举国抗疫的稳步推进,我国完成了由疫情攻坚向常态化防控的转变,国民经济也逐渐从衰退向复苏过度,目前我国正处于供需双双改善的恢复期。然而,伴随着经济的有序恢复,当前经济环境中的结构性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1.量价矛盾与供需矛盾并存;2.外需、库存、就业压力凸显。

  矛盾?压力?都是一码事。供需矛盾与量价矛盾是内在统一的:供需错配是当前量价矛盾的根本原因,量价分化则是供需矛盾的外在表现。进一步来看,外需、库存、就业的“三座大山”也与当前的供需矛盾密不可分:外需压力加剧了供需的不平衡修复,而供需错配也导致了库存和就业压力的高企。无论是供需、量价的矛盾亦或是外需、库存、就业的压力,均是当前经济供需不对称修复过程中的外在表现,这与我国传统的逆周期调节政策相关:地产、基建调控思路之下,工业生产的弹性较强,而消费等终端需求的恢复速度偏缓,这导致了供给与需求的恢复速度不同。

  供需矛盾之下的经济复苏节奏。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当前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将制约后续的经济复苏节奏,对于企业端而言,库存压力与持续下滑的产品价格将冲击企业利润,并对企业的扩产意愿形成制约。对居民端而言,企业利润的锐减将助推企业降成本意愿,居民收入、就业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凸显。外需、库存、就业的三重压力的交织或将导致“企业利润—就业—消费—产品价格—企业利润”的螺旋负向反馈机制的深化并制约经济的回暖脚步。预计2季度的GDP增速有望恢复至3%,3季度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升至6%附近。

  把握经济弱复苏进程中的交易性机会。当前国债收益率已接近节后的首个交易日,但基本面环境较彼时仍然偏弱,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债市估值偏低。进一步,我们回顾了历史上与当前收益率水平相近的时期,并对比了当前与彼时的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我们认为当前的债券市场存在一定的超调现象。在基本面弱复苏的环境之下,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渐释放,利率债的阶段性交易窗口将会再度显现。

  结论:供需矛盾与量价矛盾,外需、库存、就业压力凸显是当前宏观经济基本面中的一大特征,但本质均是供需不对称修复过程中的外在表现。展望未来,当前经济环境中的结构性矛盾将弱化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全年经济的复苏节奏可能并非一蹴而就。策略方面,近期债市明显调整,但在基本面弱复苏、资金面以及政策面对债市仍是利好的情况下,当前的收益率水平存在一定的超调迹象,尽管在经济基本面边际修复以及汇率环境制约货币政策空间之下利率突破前低的概率不大,但超跌过后的交易性机会仍然值得关注,我们认为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渐释放,收益率的阶段性高点已经临近,债市超调过后利率债的交易窗口将会再度显现,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2.4-2.6%的区间不变。

  正文

  2020年5月15日,统计局公布4月经济数据,结合4月PMI以及通胀数据看,宏观经济的供需矛盾与量价矛盾似乎仍在延续,同时外需、库存、就业的压力也开始逐渐显现,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基本面环境中的结构性矛盾?供需矛盾、量价矛盾等结构性问题对后续经济复苏节奏又有何影响?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

  修复进程中的隐忧:两组矛盾,三重压力

  当前经济的两个特征:两组矛盾、三重压力 

  自疫情发生以来,随着举国抗疫的稳步推进,我国完成了由疫情攻坚向常态化防控的转变,国民经济也逐渐从衰退向复苏过度,目前我国正处于供需双双改善的恢复期。自新冠疫情发生后,我国政策快速响应以抗击疫情,停工停产、人员隔离的“休克疗法”之下我国经济供需齐缩,PMI、固投、社零、工业增加值等指数均创公布以来的最低值。进入3月后,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国内经济工作也逐渐由全民抗疫向复工复产边际倾斜,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等国民经济数据均有边际恢复。然而,伴随着经济的有序恢复,当前经济环境中的结构性问题也开始逐渐暴露:1.量价矛盾与供需矛盾并存;2.外需、库存、就业压力凸显。

  第一,供需矛盾和量价矛盾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两组矛盾。进入3月后,随着国内疫情逐步稳定,国内经济工作也逐渐由全民抗疫向复工复产边际倾斜,然而,与生产端快速恢复相对比,需求端的恢复进程却有所滞后:从3月的经济数据来看,3月工业增加值同比明显回升(-1.1%,+24.8pcts),但需求端如制造业投资、消费等分项修复明显偏弱。进入4月后,PMI数据显示生产处于较快的修复中,内需支撑有所改善,但外需压力仍然偏高,新出口订单受国外疫情影响大幅下滑12.9pcts,制造业生产——订单裂口已达历史高位,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另一组矛盾在于量价关系:当前的工业生产和宏观经济稳步回暖,但CPI、PPI等价格指标仍走出下行趋势,截至4月,CPI、PPI同比增速分别录得3.3%、-3.1%,较前值分别回落1.0pcts、1.6pcts,量与价的背离也是当前宏观经济的矛盾之一。

  第二,外需、库存、就业是当前宏观经济的三重压力。进入4月以后,外需压力重新升温,4月PMI显示新出口订单受国外疫情影响,从46.4%的低点进一步下滑至33.5%;与此同时,4月产成品库存指数则进一步升值49.3%,录得2013年3月以来的新高,外需压力与库存压力愈发明显。此外,尽管4月宏观经济产需双双回升,但就业压力却有加重之势,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6.0%、31个大中城市调查失业率录得5.8%,较前值均增加0.1个百分点。综合来看,4月宏观环境中外需、库存、就业的压力进一步加剧。

  矛盾?压力?都是一码事

  供需矛盾与量价矛盾是内在统一的:供需错配是当前量价矛盾的根本原因,量价分化则是供需矛盾的外在表现。传统经济学理论中,价格由供需曲线决定,而商品供应商/消费者的行为决定供需曲线的形状以及位置。受疫情影响,休克疗法之下一季度宏观经济供需两弱,对应供需模型上则体现为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的左移,对应宏观经济中则表现为量价齐缩的结果。进入3月后,随着复工复产、复商复式的有序推进,以工业生产为代表的供给侧快速修复,但终端需求仍然偏弱,供给过剩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工业产成品价格的回落,从而形成当前宏观经济中的量价背离格局。

  进一步来看,外需、库存、就业的“三座大山”也与当前的供需矛盾密不可分:外需压力加剧了供需的不平衡修复,而供需错配也导致了库存和就业压力的高企。进入4月后,随着减税降费、发放消费券等增量需求政策的相继落地,内需逐渐筑底恢复,社零分项中4月汽车消费同比增速摆脱负值区间也侧面说明内需的复苏已步入正轨,但外需风险正逐渐凸显:从全球制造业PMI数据看,4月美国、欧元、日本制造业PMI指数进一步下探到历史低位,分别收录41.5%、33.4%、41.9%,外需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放缓料将导致供需矛盾升温。进一步,供需错配的持续深化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如供需不平衡之下企业库存高企对企业产能、利润的制约,以及企业利润锐减之下企业主动缩减成本所导致的失业率持续持续走高。因此,无论是供需、量价的矛盾亦或是外需、库存、就业的压力,均是当前经济供需不对称修复过程中的外在表现。那么,为何会发生供需不对称修复的现象呢?

  金融危机过后我国的经济复苏也伴随着供需矛盾、量价分化的组合,这与我国传统的逆周期调节政策不无关系。次贷危机过后,为刺激经济复苏,我国采取了积极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四万亿”政策推出后,在房地产与基建项目的双重刺激下,工业生产快速改善,工业增加值同比于2009年2月触底后迅速反弹,但PPI的上行则直到2009年7月才开始出现。而从供需的视角看,需求的修复与生产相比呈“同步不同幅”的特征,供需虽同步反弹,但PMI生产-PMI新订单的缺口持续走阔,直到2009年7月才开始逐步回落,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此轮经济复苏进程中供给端与需求侧的恢复速度并非完全一致。

  供需矛盾之下的经济复苏节奏

  对于企业端而言,库存压力与持续下滑的产品价格将冲击企业利润,并对企业的扩产意愿形成制约。从4月的经济数据表现看,当前工业生产有序恢复,但产成品价格仍然偏弱,同时考虑到出口订单明显回落对企业营收的拖累,我们认为4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也难以实现正增。值得说明的是,对于工业/制造业而言,4月工业增加值同比虽然转正,但制造业的固投增速仍位于负增区间,这反映了工业企业生产/投资恢复速度并不对称,同时也说明当前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仍是筑底修复阶段而非主动扩张阶段。往后看,需求走弱、利润磨底的环境之下企业投资扩产的动力不足,或将对后续的产能形成顶部约束。

  从居民端来看,企业利润的锐减将助推企业降成本意愿,居民收入、就业的压力或将进一步凸显。受订单锐减与产成品价格齐降的影响,企业利润大幅收缩,1-3月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变动-36.7%,较2019年全年的-3.3%大幅回落33.4pcts,与之对比,1-3月企业营业成本同比增长-14.6%,较2019年全年的4.1%回落18.7pcts,利润降幅明显高于成本降幅,企业有一定的主动降成本动机,或将导致居民收入、就业的压力继续凸显。

  此外,外需、库存、就业的三重压力的交织或将导致“企业利润—就业—消费—产品价格—企业利润”的螺旋负向反馈机制的深化,并制约经济的回暖脚步。立足当下,疲弱的外需和高企的库存将在一定程度上压降企业的扩产意愿,并进一步对工业品价格产生冲击,企业盈利从“底部一横”向“上斜之杠”的切换脚步料将放缓,居民收入、就业、消费均有一定的收缩压力,而居民消费的缩水也将传导至企业利润端,形成“企业利润—就业—消费—产品价格—企业利润”的恶性循环并弱化经济的内生复苏动力。

  展望二季度,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工业生产有望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从三驾马车来看,随着促消费、稳就业政策的持续发力,预计消费增速或将于二季度转正,但考虑到上文中提到的内生增长矛盾,对消费增速不宜高估,料难以超过3%。投资方面,随着疫情对房企销售、开工的制约放缓,上半年地产投资累计同比增速有望明显改善,预计将在2%-3%之间波动;基建投资预计将在专项债发力的带动之下明显提速,上半年增速或将超过5%;制造业投资则受企业利润收缩、工业产品价格下降所影响仍维持负增,预计上半年累计同比增速难以超过-5%。此外,随着欧美国家经济增长放缓以及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逐渐显现,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速将降至-15%甚至更低。展望三季度,随着稳增长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工业生产或将进一步攀升,社零有望进一步复苏,但考虑到暑期红利的确实,预计消费难以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固投增速将在基建投资的带动之下延续攀升,预计前三季度累计同比增速有望恢复至4%-5%;出口增速受海外疫情以及全球经济走势的影响较大,预计三季度出口仍难以发生明显好转。结合来看,我们认为2季度的GDP增速有望恢复至3%,3季度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升至6%附近。

  把握经济弱复苏进程中的阶段性机会

  当前债券收益率已接近节后的首个交易日,但当前的基本面环境较彼时仍然偏弱,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债券市场估值偏低。自5月以来,地方债供给压力有所加大,但在汇率环境的制约之下货币政策仍维持静默,债券市场则持续调整,截至5月19日,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收录2.73%,较4月30日的2.54%累计上行19bps,5月19日盘中10年期国债活跃券(190015)、次活跃券(190006)盘中一度触及2.75%、2.82%,与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2月3日)的中债到期收益率(2.82%)相差无几。对比当前和彼时的经济环境,目前我国仍处于基本面的恢复阶段,但经济环境中的结构性矛盾也决定了后续经济的复苏进程并非一蹴而就,二季度我国增速大概率仍将弱于往年同期;再回望彼时的基本面环境,疫情自1月底开始爆发,考虑到彼时我国正处于春节假期,隔离防控对宏观经济的冲击其实尚未完全显露,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的基本面环境较彼时是偏弱的,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债券存在估值偏低的可能。

  进一步,我们回顾了历史上与当前收益率水平相近的时期,并对比了当前与彼时的基本面环境。我们发现除本次之外,历史上还有两段时期10年国债到期收益率降至2.8%以下,分别为2008年12月以及2016年8月-10月。

  从量、价的二维视角看,当前的经济基本面要弱于历史上的另外两个阶段。2008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长7.1%,2016年3、4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6.8%、6.9%,明显高于当前的经济增速。从分项数据看,2008年12月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为5.7%,2016年8月-10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持续位于6.0%以上,均明显强于当前的工业生产。社零消费、固投的同比增速也是如此,2008年12月社零当月同比、固投累计同比分别录得19%、26.6%,2016年8-10月社零消费、固投同比增速中枢分别在10.5%、8.2%左右,也明显强于当前。从价格上看,2008年12月PPI同比增长-1.5%,2016年8-12月PPI中枢在0%附近,也明显高于2020年4月-3.1%的PPI增速。因此,从量、价的二维视角看,当前的经济基本面要弱于历史上的另外两个阶段。

  其次,与历史上的另外两个阶段相对比,当前时点下的资金面更为宽松,政策面也对债市更为有利。2008年12月DR001加权利率中枢为1.13%,2016年8-10月,DR001加权利率均在2%以上,与之对比,2020年4月的DR001平均利率在1.06,进入2020年5月后,DR001利率中枢进一步下探至1%以下,因此从资金面的角度上看,当前的流动性环境是利于债市的。此外,政策面上,当前与过去两段时期最大的不同在于“房住不炒”以及地方政府隐形债务监管,在当前政策对地产以及非标融资的监管趋严的环境之下,无论是从经济修复速度还是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政策面的严监管对债市也绝非利空。

  对比历史上债券收益率水平与当前较为接近的时期的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情况,我们认为当前债券市场存在一定的超调现象。在基本面、资金面、政策面对债市的支撑强于上述两个阶段的前提下,当前收益率水平却持续攀升,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债券市场存在一定的超调现象,我们认为这一方面有经济复苏预期升温、地方债供给压力等因素,但更重要的影响因素在于货币政策的宽松步伐边际放缓所导致市场对货币政策节奏的预期差。往后看,随着市场情绪的逐渐释放,我们认为收益率的阶段性高点已经临近,债市超调过后利率债的交易窗口将会再度显现,我们维持10年期国债收益率2.4-2.6%的区间不变。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郭建